又一次,印地安人隊的先發投手投完五局,又一次,紅襪隊的先發投手在4.2局退場,又一次,印地安人隊的打者單局打進7分。
四局下半,Jhommy Peralta的一支二壘安打似乎是一個契機,雖然這局最後沒有得分,但是似乎顯示了,打者已經做好調整。五局下半第一個打者Casey Blake一上來就是一支全壘打,之後Franklin Gutierrez的平飛安打跟Kelly Shoppach的觸身球攻佔一二壘。Grady Sizemore雖然打了一個二壘方向的滾地球,眼看就要形成雙殺,但是紅襪游擊手Julio Lugo再次浪費了這個機會,只殺了往二壘跑的Shoppach,Sizemore和Gutierrez分別順利上到一三壘。
接下來的Asdrubal Cabrera先打了一個一壘後方的界外球,一壘手Kevin Youkilis並沒有處理好,球從手套裡掉了出來。Cabrera一次大難不死還不夠,下一球打出去之後,眼看又是一個結束這半局進攻的雙殺機會,但是投手Tim Wakefield手套一伸沒接到球,這一碰反而讓球慢了下來,使二壘手Dustin Pedroia沒辦法順利處理球,所有人都順利往前推進一個壘包,印地安人隊2:0領先。
Travis Hafner再次吞下一個三振之後,Victor Martinez打出去的球穿出了內野,打回了Sizemore。這時候紅襪隊決定換上Manny Delcarmen,但是卻無法阻止印地安人隊的進攻,Peralta打出了他這個系列賽的第二支全壘打,同樣是三分打點,6:0。之後印地安人隊又靠著Kenny Lofton和Blake的連續安打再打回一分。
於是在戰況膠著了四局半之後,印地安人隊首先打破了僵局,並且製造出這個系列賽第二個得七分的半局。巧合的是,這兩次都有一支三分全壘打。紅襪隊原本有機會在造成大量傷害之前結束印地安人隊的攻勢,包括Sizemore和Cabrera這兩個打席,但是他們讓機會溜走了,蔗園因要單純用運氣來解釋嗎?我認為並非如此。
就在下一個半局,紅襪隊的Youkilis和David Ortiz連續從Paul Bryd手中打出全壘打,即使當時五局剛過,前五局Byrd似乎也沒有多大問題,但是我們仍然看到Jensen Lewis已經熱身好準備上場了。雖然他接下來繼續被Manny Ramirez打出這一局連續第三打席的全壘打,但是接下來的兩局投球中沒有再丟掉任何分數。
紅襪隊的這連三打席全壘打,是季後賽史上第二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前一次是在1997年ALDS第一場的六局下半,由地主洋基隊的一到三棒Tim Raines、Derek Jeter以及Paul O'Neill所擊出的,巧合的是,這兩場比賽被打全壘打的都是印地安人隊。
加上了第四戰的這幾支全壘打之後,印地安人隊的六名球員擊出了七支全壘打,紅襪隊則是由五名球員擊出了六支全壘打,相差並不大,真正的差別在於,印地安人隊靠著這七支全壘打攻下十六分,而紅襪隊的六支全壘打只攻下八分。
這一場比賽,印地安人隊打者總共被三振了12次,是四場比賽以來最多的一次,而四場比賽合計的被三振次數也達到了42次,將近紅襪隊打者被三振數(23)的一倍,但是與一般認知的不同,被三振多的球隊卻是贏球較多的,對此,David Pinto有相關的文章。他提出了一些有趣的數字,首先,印地安人隊打者打到場中的球,有比較高的比率形成安打(BABIP:印地安人隊.340/紅襪隊.284),而兩隊的上壘率雖然差不多(印地安人隊.346/紅襪隊.348),就連上壘次數(安打加保送)都差不多(印地安人隊54/紅襪隊53),但是紅襪隊打出了8支雙殺打,其中五支發生在得分位置有人的情況下,印地安人隊則只有兩支,而且都只有一壘有人。在得分位置上有跑者時,印地安人隊的打擊率是.333,紅襪隊卻只有.206,此外,印地安人隊得到的27分當中,有12分是在兩出局之後打回來的,相對的,紅襪隊的21分之中,只有3分是在兩出局後打下的。
贏得這一場比賽之後,印地安人隊在美聯冠軍系列賽暫時以三比一領先,接下來的第五戰也是這個系列印地安人隊最後一場主場比賽,C.C. Sabathia將再次出戰Josh Beckett,希望這一次真的能看到一場精彩的對決。
喔,對了,Kenny Lofton在這場比賽的第五局成功盜上二壘,使他生涯季後賽的盜壘次數達到34次,超過了Rickey Henderson,成為目前史上第一名,恭喜Kenny。
2 則留言:
我們季後賽打線的振作與效率實在是夠強悍的比賽支柱,讓投手們感覺,只要能守住或壓低失分,打線就有辦法追回來甚至打下大局,期待能夠盡快進入WS,面對擁有和我們相同有平均攻擊力的洛磯+強力牛棚的對戰。
ps.老帥哥已經是34盜啦 :P
奇怪,我怎麼打成24 =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