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0日

季後賽出賽資格(三)

這個月已經有兩篇文章談這個題目了,不是說多重要,但是對於規則的事情瞭解的多一點也沒什麼傷害。

今天在ABJ上面的報導提到:
A rule change this year allows a team to replace an injured player while a playoff series is ongoing. Pitchers must replace pitchers, and position players must replace position players. An injured player removed in the middle of a series cannot be included on the roster of the subsequent series.
也就是說,現在在系列賽進行中可以隨時替補受傷的球員,但是被替補的在下一輪比賽不能上場,原則還是野手換野手,投手換投手。報導中沒有提到替補的人選資格,不過應該還是跟以前談過的一樣,也就是進入九月時在這支球隊所屬大小聯盟正式名單中的球員。根據這個規則,理論上我們還是有機會看到Cliff Lee、Jeremy Sowers在季後賽出賽,不過實際上的可能性還是微乎其微。

今天紅襪贏雙城,印地安人輸皇家,印地安人隊全年戰績最多只能跟紅襪打平,而兩對對戰情況是紅襪贏得多,所以確定紅襪獲得今年美聯最佳戰績,在印地安人隊比賽結束後一小時之內,紅襪必須決定ALDS要選哪一組賽程,最後他們選擇了星期三開打的賽程,而隨後印地安人隊也決定了Jake Westbrook將擔任第三號投手,也就是說印地安人隊的賽程以及推測先發投手如下(美東時間):

10/4 星期四 主場 C.C. Sabathia vs 王建民
10/5 星期五 主場 Fausto Carmona vs Andy Pettitte
10/7 星期日 客場 Jake Westbrook vs Roger Clemens
*10/8 星期一 客場 Paul Byrd vs Mike Mussina
*10/10 星期三 主場 C.C. Sabathia vs 王建民

*代表如果有需要的話才會舉行,最後一場比賽基本上兩隊應該都是用第一戰的主戰投手出賽,至於各個場次確定的開打時間之後才會決定。

根據Eric Wedge的說法,我們應該會帶11名投手,其中包含一名原本例行賽的先發投手擔任長中繼,另外帶14名野手。雖然還沒有確定的名單,不過由於原本的25人名單組成剛好就是這樣,而擴編上來的選手在九月並沒有太多突出的表現,所以應該就是以原本二十五人名單的球員出戰第一個系列賽,Wedge說有26個考慮的人選,第二十六個人我猜是David Dellucci,但是他似乎還沒有百分之百復原,所以他被登錄在第一個系列戰出賽名單上的機會應該不大。

短期賽事,包括了季後賽,獲勝的關鍵在哪裡一直都是大家探討的重點,一般的說法是認為關鍵在於投手跟防守,至於許多人常說的過去對戰情況、近況甚至主場優勢及季後賽經驗,我認為並沒有多大的關係。Baseball Prospectus的Nate Silver提出了他所謂的secret sauce(你可以在Baseball Between the Numbers這本書中找到相關章節),認為關鍵在於:1.強力的投手群(以三振能力為基準,他所用的數據是EqK9)。2.終結者的能力(他所用的數據是WXRL)。3.球隊防守能力(他所用的數據是FRAA)。他最近也列出了今年各球隊的排名,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一下。

2007年9月28日

兩個老朋友(?)最近的事件

例行賽快結束,季後賽還沒來,來談一些球場外的事情。

首先是Jason Stanford,這個三十歲的左投手,前幾天半夜喝了酒之後跟人打架被逮捕,這是他三年內第二次被逮捕,前一次是在2005年9月17日,也是半夜的時候在酒吧跟人家吵架還拒捕。另外,去年他則是在clubhouse跟另一名投手Jake Dittler打了一架。

會說老朋友是因為,在PD的報導,標題中用的是former pitcher,所以他應該是離隊了?還是純粹只是不在大聯盟所以用former?不知道,也沒什麼重要的。他這樣一天到晚出事情,應該是沒什麼機會在印地安人隊升上來了。

Stanford的老婆Kara,曾經是克里夫蘭騎士隊的啦啦隊舞者,兩人在去年底結婚,根據球隊官網提供的資訊,她現在似乎是一位律師?這樣的話Stanford至少被對方告的話,不愁請不起律師了。

另一位老朋友則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以壞脾氣出名的Milton Bradley。我記得以前C.C. Sabathia跟他感情不錯,兩個都是加州來的球員,沒比賽的時候還會一起去看NBA。C.C.有了兩個小孩之後感覺成熟多了,Bradley也是一個孩子的爹了,脾氣卻改不過來。

今年九月二十三日,教士對洛磯的比賽,五局下半, Bradley被三振。八局下Bradley上場打擊的時候,主審對他說,裁判組有人告訴他說,看到 Bradley被三振以後,把棒子往主審那邊甩, Bradley說他沒有這樣做。

接著 Bradley安打上壘,他就問一壘審Mike Winters是不是他跟主審說了什麼,在報導中是說,Bradley說Winters承認是他說的,然後Winters不知道又說了什麼就吵起來了。

我認為應該不是 Bradley的錯,原因是:

1. Bradley這個人脾氣差,但是他如果真的有做的事情他應該不會否認,從重播畫面看不出來 Bradley有把棒子甩向主審,全場也似乎只有一個人看到 Bradley把棒子甩向主審。

2.在一壘理論那一段,我們看到當時是Winters在說話,然後是教士隊的一壘指導教練BobbyMeacham 先走過去一壘審那邊,比 Bradley還要早一步,合理的推斷是,Winters一定說了什麼不得體的話,才會讓 Meacham先走上去理論,所以我想這個事件 Bradley應該不會是要負最大責任的那個人。

在爭執中,教士隊教練Bud Black為了把Bradley拉開,結果踩到Bradley的腳,造成Bradley的ACL受傷,本季報銷,而在前一局,為了一個外野飛球,Bradley跟Mike Cameron撞在一起,弄傷了Cameron的手,一場比賽弄傷了兩名外野手,教士隊真是禍不單行。

幾天後,大聯盟的調查結束,做出了處分,一壘審Winters本季剩下的比賽將被禁賽,這也證實了Bradley的說詞。Fox Sport的Ken Rosenthal(有誰知道這位先生一天可以寫多少文章啊?)在他的專欄裡提到,據說Winters當時是對Bradley說他是"a XXXX piece of XXXX",我英文罵人的話不熟,所以不清楚有哪些可能的組合,反正就是連一壘指導教練廳了都會不爽先上去抗議的話。而當時洛磯隊的一壘手是Todd Helton,他在旁邊目擊了整個經過,據說他也出面作證。Rosenthal認為,這樣的判決似乎太輕了,任何人在他工作的場合對別人說了那樣的話,最後的下場可能都是必須要離職。而從他發起的非正式投票看起來,有超過一半的人認同這個說法。

Winters禁賽後,原本預定由他執法的比賽,現在改由John Hirschbeck擔任裁判,即使在台灣,老一點的球迷應該也會記得這個名字, 事實上,我兩年前的一篇文章裡面剛好有提到他。沒錯,他就是Alomar口水案中的主角。

那是1996年九月二十七日(奇怪了,球季快結束的時候事情特別多?),剛好是整整11年前的今天(美國時間),當時人在金鶯隊的Roberto Alomar在一次被三振之後,跟Hirschbeck起了衝突,Alomar往Hirschbeck臉上吐了一口口水。

Alomar宣稱,第三個好球是在好球帶外面,而且Hirschbeck在他準備走回休息區的時候罵他"faggot"(廢柴?再聲明一次,我對英語裡罵人的話傷當不熟),所以他才會吐他口水,Alomar甚至認為Hirschbeck在他的兒子死於ALD之後就性情乖僻。 結果這個事件之後,Alomar宛如全民公敵,到哪裡比賽都被噓。同時聯盟判決Alomar禁賽五場,並捐出五萬美金幫助ALD這項疾病的研究,吐口水事件一直到Alomar退休大家都還忘不了。

不過這起事件,對當是雙方來說都算是有好結果了,兩個人在1997年四月的一場比賽中,於本壘板前握手言和,同時Alomar也捐款贊助ALD這項疾病的研究工作,在Alomar退休的時候,記者還是問起這件事情,Alomar說,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了,他們現在是很好的朋友。

2007年9月24日

恭喜印地安人隊重返美聯中區王座

這一陣子一直在想,重新奪回中區王座應該是指日可待了,在這個時候,似乎要寫些什麼才對,但是卻一直遲遲無法動筆,即使在真的奪下分區冠軍的20小時以後。

這是美聯中區成立14年以來,印地安人隊獲得的第7次分區冠軍,不過這一個冠軍,對我這個身在台灣的球迷來說,有那麼一點點的不同。

相對於一般的美國球迷,支持什麼隊伍大多是有地緣因素,台灣的MLB球迷則不一樣。記得多年前曾在某處看到一篇簡短的分析,台灣球迷大多是因為喜歡某球星或因為戰績而開始支持一支隊伍的,無論這種說法通不通,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會支持這隻球隊當然是因為他們在90年代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

但是在進入21世紀之後,這種情形開始起了變化,現在回想起來,最早讓我感覺到的,或許是Manny Ramirez的離開,那是在2000年,Larry Dolan成為新的球隊老闆後的第一個球季,Manny的合約到期,最後紅襪隊給了他一張8年160M+的大合約。接著在2001年冬天,Mark Shapiro接掌GM職位,開始了重建計畫,那是今年之前印地安人隊最後一次進入季後賽,那一年Alomar兄弟和Kenny Lofton也離開了。

2002年6月底的那個交易,應該是第一個震撼彈,球隊送走了陣中的王牌投手Bartolo Colon,換回來的是Lee StevensBrandon PhillipsCliff LeeGrady Sizemore,這等於是直接宣告了退出競爭行列。當年球季結束,連Jim Thome也離開了,90年代的球迷熟悉的面孔,在2003年只剩下Omar Vizquel還在球隊中了。

身為一個球迷,這或許是一個必經的路程,但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那種感覺。在中華職棒開打初期,我也曾經有過瘋狂支持的球隊,這隻球隊在連續幾年拿下冠軍之後,也是歷經了一連串的換血,隔了幾年之後再度建立了所謂的王朝,不過很可惜,在這之前,我就已經因為一連串的事件而不再關心這隻隊伍,甚至這個聯盟。這是題外話,我們還是回到原本的話題。

對我來說,當年支持印地安人隊的因素,表面上看起來,已經一點一滴消失殆盡,我曾經喜愛的球星,他們去了波士頓,去了費城,去了其他許許多多地方。這隻曾經盤據中區王座數年之久的球隊,2002-2004連續三年勝率無法超過5成。至於地緣因素,我這輩子根本沒去過美國,更遑論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了。在那幾年,一個身在台灣的球迷,有更多的理由支持其他的許多球隊,但是看了那麼多年的印地安人隊,或許不知不覺中已經有了感情、有了認同了,要我說一個什麼確實的原因我也說不出來,只是總是習慣性的關注著這隻球隊。

6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過去習慣了當贏家,一開始看著球隊老是輸球,其實也不太有什麼動力去follow,但是隨著Shapiro的重建計畫,我們慢慢的看到了曙光。2004年,球隊終於打出了接近五成的勝率,雖然90年代那群先發球員最後一個成員也走了,但是我們也看到年輕的球員開始冒出頭,包括了Grady Sizemore、Victor MartinezTravis HafnerJhonny Peralta,當然,還有在球隊進入重建之前就已經在隊中的C.C. Sabathia,我們看到以這些年輕球員為骨幹所組成的新的印地安人隊。2005年,印地安人隊終於再一次打出了90勝的成績,雖然在例行賽的最後一週中,六場比賽輸掉五場而無緣晉級季後賽,加上之後2006年這個令人失望的球季,但是這隻球隊終於在2007年完成了重建計畫的第一步。

2007年季初有著不怎麼順遂的開始,計畫也似乎永遠趕不上變化。Keith Foulke的退休、Andy MarteDavid DellucciMatt MillerJake Westbrook的受傷、Pronk、Josh BarfieldFernando CabreraCliff Lee的成績大不如預期,這些問題似乎都有著再一次重挫這隻球隊的能力,但是一些本來可能不在計畫中的年輕球員們,例如Asdrubal CabreraRyan GarkoFranklin GutierrezFausto CarmonaRafael Perez乃至於Aaron LaffeyJensen LewisTom Mastny等人卻繳出了意想不到的成績,適時的頂上了這些缺口。球隊在七月的時候有一陣低潮,一度讓出領先的位置,沒想到8月底進入艱苦的23連戰時居然拉出長紅,重回領先位置後就把老虎隊拋在後面,現在甚至有機會挑戰年度最佳戰績。

Mark Ellis揮棒落空的那一瞬間,我的心情是百感交集的。我曾經見證過的那六個分區冠軍,當時似乎都是理所當然的,而現在這一個,卻有著不同的感受。看到陪著球迷一起走過6年重建期的C.C. Sabathia露出開懷的笑容,你應該就會明白,這個分區冠軍等待了六年了,他不像2001年那個冠軍,似乎只是一連串勝利中的一個。看看這隻球隊,有多少不知道季後賽為何物的球員,靠著一起努力打拼出來的,象徵著一支球隊的新生。

但是我們也看到了牛棚教練Luis Issac,他已經在這隻球隊15年了,那時候美聯還只有兩區,印地安人隊當年的戰績還是美聯東區第六名。還有球季中回鍋的Kenny Lofton(啊,那隻90年代的印地安人隊啊!),他一身服裝整齊,帶點世故的說:「那些小孩連怎麼正確噴香檳都還不大會啊。」他16年前就在這隻球隊了,對他來說,1995年可能才是真正難忘的一次經驗。這時候我不禁想著,在這六年的時間中所經歷過的事情,或許反而才是常態吧。

即使是現在這隻新生的印地安人隊的骨幹,例如臉花了還是很帥的Grady、說著有可愛口音的英語的V-Mart、有奇怪T-Shirt(got pronk? WE DO!)可以穿的Pronk、體重最重的王牌投手C.C. 、這幾年牛棚真正守護神的Rafael Betancourt......等等,這些人在未來,也可能會跟隨著Thome、Manny、Omar他們的腳步,各自有各自的發展。

於是關於怎麼看球這件事情,我忽然有了不同的領悟,儘管可能是老生常談,想想也不禁覺得好笑,居然在看了十幾年的球之後,才真正深刻體會到這種感覺。

無論如何,印地安人隊完成了重建的第一個目標,重返季後賽,進入十月之後,他們又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另一件球迷們期待了很久的事情,是不是在今年也能有個完美的結果呢?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2007年9月22日

CYA or not, C.C. Sabathia is an elite pitcher.

隨著球季接近尾聲,個人獎項的討論也越趨白熱化,當然啦,跟印地安人隊有關的就是C.C. Sabathia是否會獲得賽揚獎。不過美聯的情況不像國聯那麼單純,先前幾個主要的競爭者看起來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而在今天,似乎剩下兩個主要的競爭者,但是C.C.跟Josh Beckett的成績不相上下,而且各領千秋,所以我也一直沒有發表意見,只是在PTT的推文裡喊喊C.C. for CYA。如果真的要我說的話,我認為兩個人各剩下1-2場的先發,或許還會有變化。

在這裡我也還不打算討論這件事情,只是想先說一點,目前大部分看到的討論,幾乎都是把誰應該得到跟誰會得到混在一起討論,而我們都知道,那群有投票權的棒球作家們總是會給我們一些意外的驚喜,簡單的說,在成績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時,很多數據外、場上表現外的因素都有可能左右最後的結果,不是誰應得這麼簡單。至於什麼VORPWSWPAFIP云云,有人真的覺得那些有投票權的棒球作家會看這些數據嗎?

總之這篇文章不打算討論賽揚獎,只是想讓大家更認識C.C. Sabathia這名球員。

C.C.於1980年七月二十一日出生於加州的Vellajo,那是個鄰近奧克蘭,人口僅有十餘萬人的小城鎮,這也是他成長的地方。他的本名很長,不只是我記不住,他的奶奶也覺得很難念,所以直接叫他C.C.。跟他擁有同樣名字的父親,在他12歲那一年離開了家,之後由他的母親一手扶養他長大。由於生長在灣區,奧克蘭運動家、奧克蘭突擊者、金州勇士、舊金山巨人自然是他小時候支持的球隊,我們知道他小時候的偶像是Dave StewartDave Parker這些人,我們常常看他穿奧克蘭突擊者的球衣,我們也看過他去看金州勇士的比賽頭上卻戴洋基帽子的圖。

和一般美國的運動員一樣,小時候的C.C.也是棒球、籃球、美式足球三棲的運動員,不過他的母親對他的培養似乎偏重於棒球方面,她不僅僅是母代父職,陪C.C.傳接球,甚至為了讓C.C.練習投球,還買了捕手的護具穿。不過雖然C.C.是球隊中的王牌投手,他個人卻更偏好打擊,小時候總是擔任球隊的中心打者,沒投球的時候就擔任外野手或一壘手。這一點對印地安人隊的球迷們來說應該不是秘密,當初他被球隊選上,球隊希望他擔任投手而非打者時,他還頗為失望。幸好在大聯盟,每年總會有幾場跨聯盟比賽讓他過過打擊的癮。在他目前37個大聯盟打數中,他擊出了11支安打,包括1支二壘安打和1支全壘打,有6分打點,打擊三圍是.297.316/.405,也難怪前一陣子當他先發時球隊打擊總是熄火,球迷們會開玩笑的說不如在他先發時取消指定打擊。

C.C.的外表也是球迷們喜歡討論的一個話題。C.C.是個高大的球員,登記身高是6呎7吋(約195公分),而現在登記的體重是290磅(約131公斤),但是一般認為他應該超過300磅,是目前大聯盟中最重的球員,但是你或許無法想像,他原本的身材一點也不胖,算是標準身材,我現在已經無法確實記得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福的,只記得每年春訓前總有他減肥的消息,但是每年春訓看到他都一樣胖。這種身材曾經引起專家的疑慮,認為這樣的體重可能會影響他的投球,嚴重的可能會造成運動傷害,確實,他曾經有過腹肌拉傷的病例,可能就是因為身材過胖所引起的,但是並不嚴重,在他目前的大聯盟生涯中也還不曾出現長期缺陣的情形。

雖然他身材較胖,但是他制服更像個大布袋,穿在身上居然還會給人寬鬆的感覺,而他的另一個招牌就是他的帽子,他的帽子總是戴的稍微歪一邊,同時前緣稍微往上翻。Mistake By The Lake這個blog的兩個作者曾經有一個網頁,舉了許多跟隨這股風潮的球員,不過那個網頁現在找不到了。這種戴帽子跟穿衣服的風格,有人說是嘻哈風,不過我對那些東西不熟,所以這個話題到此為止吧。

C.C.在高中畢業之後,雖然有幾所學校願意提供他獎學金(大部分是美式足球的),但是最後他還是選擇了進入職業棒球。他在1998年第一輪第二十順位被印地安人隊選上,不久之後就加入了這隻球隊。而對一個20歲,選秀之後第三年就登上大聯盟的球員,我們也不用太管他小聯盟是什麼成績(真的想知道的話可以看這裡),總之就是即使拿整個小聯盟球員來評比都是排名很前面的潛力新秀就對了。

2001年,年僅20歲的C.C.登上了大聯盟,他是當時大聯盟最年輕的球員,也是1980年以後出生的球員中最早進入大聯盟的。雖然年輕,但是他的表現並不含糊。雖然4.39的ERA大約只有聯盟平均水準,不過他在180.1局的投球中送出了171次三振,同時拿下了17勝5敗的成績,與Bartolo Colon一起組成了當年先發輪值中最重要的角色,要不是有個日本來的怪物檔在前面,新人王應該是C.C.的囊中之物。

而大家都知道,2001年球季結束,Mark Shapiro接掌GM職務,並且宣布重建球隊,此後一直到2007年的現在,只有C.C.一直停留在球隊的大聯盟正式名單中(Kenny Lofton當年球季結束後離隊,一直到今年球季中才又重新簽回來,而Jake Westbrook當年雖然有在大聯盟出賽,但是之後的前幾年是在大小聯盟中來回的),說他是這份重建計畫中最重要的角色似乎也不為過,但是就如同這幾年的戰績載沉載浮一般,C.C.也一直沒能投出符合期待的成績,每一年球季開始前,大家總是期待著,這一年是否就是C.C.的開始發光的一年,這樣的期待,無巧不巧,正好和重回中區王座的期待同一年開始,同一年實現。

我們先看看這幾年的一些數據:


W-L
IP
K
BB
K/9IP
K/BB
ERA
ERA+
WHIP
2001
17-5
180.1
171
95
8.53
1.80
4.39
103
1.353
2002
13-11
210
149
88
6.39
1.69
4.37
103
1.362
2003
13-9
197.2
141
66
6.42
2.14
3.60
118
1.295
2004
11-10
188
139
72
6.65
1.93
4.12
110
1.319
2005
15-10
196.2
161
62
7.37
2.60
4.03
102
1.256
2006
12-11
192.2
172
44
8.04
3.91
3.22
139
1.173
2007
18-7
234
205
36
7.89
5.69
3.19
138
1.137

上面的數據是到今天之前的成績。不免俗的還是列幾個常見的傳統數據,畢竟大家習慣看這個,如果你想要知道其他更多的數據,在邊欄我提供了很多連結可以讓你看到眼花,我真正要讓大家看的主要是K、BB這兩個一般認為是投手能掌握的能力。

首先,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知道,在2005年之前他一直是一個比平均稍好的投手,但是並不是頂尖的。這也是我先前說的,每一年球迷都在期待他能投出符合當初預期的原因,如果這種情形在26歲左右(一般認為大聯盟選手成熟的年齡在26-28歲左右)之前沒有改善,那麼可能就沒機會了。

接下來我們看2006-07,他的數字比起前四年要好很多,而我們都知道,2007年那排的數字是美聯的王牌等級的數字。然後我們發現很有趣的,2005年的成績剛好在前後兩段的中間,比前四年稍好,比後兩年稍差。從2005年開始,他的K/9IP回到了接近新人年的水準,而他的K/BB則大幅度提升,我想這樣應該能看出來,2005年似乎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使他改變了。

我們回頭看看baseball reference上面,C.C.在2005年的gamelogs,這裡我不列出來,只做連結了。我們可以看到C.C.的ERA不斷飆高,七月底甚至一度突破5.00,整個投球內容也是一場比一場差,直到季末才回穩。在這篇報導中提到的事情,可能是促成C.C.轉變的其中一個原因。

C.C.有哪些球路呢?早期的球探報告裡面,你可能會看到他除了速球之外,還有一顆曲球跟一顆變速球。然後近幾年,你會聽到那顆曲球變成滑曲球(Slurve)。而在上面的那篇報導中提到,根據投手教練Carl Willis的說法,在2005年,C.C.投的最糟糕的那一陣子,Willis建議C.C.可以練一顆切球(卡特球、cutter),而後來,C.C.的武器庫中就多了這一顆威力十足的變化球,取代了原本比較不穩定的曲球。

拜這兩年大聯盟官網上gameday豐富的球路資料、以及利用這些資料加以研究的專家之賜,我們現在有能力可以從這些球路中,大致辨識出一個投手有哪些球種。根據John Walsh所提供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到C.C.大致上有三種球路,除了速球之外,我們可以看到他有一顆比速球稍慢一點,有下墜變化的球路,這顆就是他的變速球,另外還有一顆更慢一點的,有更多橫向(向右打者內側)變化的球路,這顆球就是上面報導中提到的那顆球,你可以說那是滑球或滑曲球,我們知道這是同一系的變化球。不管這顆球是新加上去的或是原本的曲球改良的,總之,2005年之後,C.C.的武器齊全了,進一步提升了三振率,降低保送,使得他的球路更有威力。

還有一點可以注意的是,這兩年他在態度上的轉變,前幾年的C.C.讓人感覺像個大孩子,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許多情緒起伏,他會在球場外跟對手嗆聲,在球場上會因為一個不滿意的判決而情緒不穩,不過這些在這兩年似乎都消失無蹤了,據說他在私底下的個性還是沒變,不過在球場上,我們看不到他會因為一些不如意的狀況發生而情緒不穩定,在球場外,也看不到有情緒性的發言,這或許也代表了他的個性更為成熟、冷靜,甚至雖然僅僅26歲,在球隊中已經儼然是老大哥了。雖然這在數據上是難以量化的因素,但是我認為這對成為一個頂尖的投手仍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或許就是在這一兩年,這一切條件都備齊了,讓我們看到他終於逐漸轉變成為我們希望看到的那個王牌投手,26歲的他,在同年齡的投手中擁有最多場勝投,下一場面對水手隊的比賽,他將要挑戰大聯盟生涯的第一百場勝利。無論今年是否會得到賽揚獎,我想他未來都會是聯盟中頂尖的投手之一。

2007年9月20日

逆轉

印地安人隊主場倒數第二個系列賽,迎戰目前中區第二名的底特律老虎隊。賽前兩隊勝差4.5,老虎隊在外卡離領先的洋基只有2.5場勝差,而老虎隊更是挾著五連勝的氣勢而來,進軍季後賽並非沒有希望。不過或許沒有人料到,整個系列賽會是以這樣的結果收場,我說的不僅僅是印地安人隊在主場橫掃老虎隊。

第一戰,印地安人隊的攻勢在前七局被傷後復出的老將Kenny Rogers封鎖住。在他整整七局的投球中,印地安人隊僅僅擊出了5支安打,攻下兩分。反觀老虎隊,靠著第四局的一輪猛攻,以5:2的優勢進入第八局之後,換上火球男Joel Zumaya接替Rogers的投球,不料卻成為印地安人隊反攻的契機,在Grady Sizemore保送,Asdrubal Cabrera安打之後,雖然三四棒的Travis HafnerVictor Martinez連續擊出滾地球只打回一分,不過在兩出局的情況下,Jhonny Peralta揮出他本季的第20號全壘打,一舉將比數追平,最後並迫使比賽進入延長賽。印地安人隊以Aaron FultzJoe BorowskiRafael Betancourt三名投手輪番上陣,將比分凍結在5:5,直到11局下半,Casey Blake終於以他四天內第二支再見全壘打結束了這場比賽。

第二戰,Jake Westbrook對上Justin Verlander,Westbrook五局的投球中,被敲出12支安打丟掉4分,但是去年新人王,本季17勝5敗的Verlander慘遭砲轟,先是Ryan Garko跟Hafner的兩支全壘打追平比數,六局下半Martinez跟Franklin Gutierrez再度以兩支全壘打將比數超前並擴大至領先三分。另一方面,後援的Jensen Lewis跟Betancourt在球賽後半段提供了四局的無安打無失分表現,讓印地安人隊獲得第二場的勝利,同時,自小就是印地安人隊球迷的Lewis拿下了生涯第一勝。先前我們提過Johan Santana是第一位賽揚獎得主在得獎的次年被同一支球隊擊敗五次的投手。而美聯中區另一位強投少年,去年獲得新人王的Verlander,今年五度對上印地安人隊,只拿下一場勝投卻有三場敗戰,這三場敗戰是他今年到目前為止總敗場數的一半。此外,他在這一天的比賽中被擊出4支全壘打,使得他今年被全壘打數來到18支,其中有8支是印地安人隊的打者所貢獻的。Verlander全年78分自責分,也有將近三分之一的25分是來自印地安人隊。今年印地安人隊的打者可說是棒打這兩位美聯中區強投,而有機會獲得生涯第一座賽揚獎的C.C. Sabathia則是三次擊敗Santana,兩次擊敗Verlander。

系列賽的最後一場,C.C. Sabathia再度投出競爭賽揚獎的成績,他連續10場出賽,每場最多都只丟兩分(6月24日至9月8日,ERA 1.83,對手OPS .585)的紀錄雖然在上一場中斷,不過這一場依舊繳出七局兩自責分的成績,這七局中只被擊出五支安打一次保送,另外還有7次三振,使他的單季三振次數在升上大聯盟之後的七年以來第一次突破200次。雖然這場比賽一開場Sabathia顯得有點不穩,並且在三局上先丟兩分,不過他隨後穩定下來沒有讓差距擴大,而Blake則在三局下打出陽春全壘打讓比分縮小為一分差距。五局下,印地安人隊終於突破Nate Robertson的封鎖,以接連的二壘安打攻下三分,最後印地安人隊就以這三分獲勝,在主場橫掃老虎。

這三場的系列賽,其中有兩場是在球隊先丟分的情況下獲勝,印地安人隊本季90勝有42場來自逆轉勝,與德州遊騎兵並列本季最多。這其中有13場是在六局之後獲勝的,11場是在七局後,7場是在八局後。此外,印地安人隊更有22場比賽是在整場比賽的最後一個打數取得勝利。

逆轉勝或持久戰,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牛棚。這個球季印地安人隊的牛棚出賽了407.1局,只丟掉182分,其中152分自責分,3.76的ERA在美聯僅次於波士頓紅襪和明尼蘇達雙城。而在九月,後援投手出賽了43.2局,僅僅丟掉12分,ERA只有2.47,這其中Betancourt、Borowski、Rafael Perez、Fultz、Lewis、Tom Mastny等非擴編後才上來的投手合計39局的投球,只丟掉5分,ERA 1.15。

在這系列賽過後,印地安人隊的戰績成為90勝62敗,與老虎隊的勝差拉大到7.5場,不僅僅是穩坐美聯中區王位,在戰績表上更是超越了紅襪隊半場勝差,與天使隊並列美聯最佳戰績隊伍,如果最後與天使的戰績一樣的話,根據大聯盟規則(規則太多太長了,如果今年有機會用到的話再解釋),兩隊對戰各獲得五勝,而印地安人隊則以對同區球隊46勝23敗的成績,可以勝過天使,獲得最佳戰績球隊的資格。事實上,印地安人隊對同區的戰績是全大聯盟之冠。

接下來,印地安人隊將在主場迎戰奧克蘭運動家隊,這是今年例行賽主場最後一次的系列賽,印地安人隊將有很大的機會在自己家裡封王,暌違五年的中區冠軍以及季後賽資格,現在就在眼前。

2007年9月19日

Recalled Jeremy Sowers from Double-A

9/17 Recalled LHP Jeremy Sowers from Double-A Akron.

去年球季中上來表現不錯的Jeremy Sowers,今年開季時本來在先發輪值當中,不過放了寒假回來,Sowers的變化球突然間沒了準星,曲球跟變速球沒有威力的情況下,使得他本來就不快的速球頻頻遭到砲轟,於是在六月中下放到小聯盟重新調整。

雖然Sowers在七月二十日曾經有一場完投九局,八次三振,無自責分的比賽,但是整體來說,他今年在3A的成績並不算好,所以當球隊需要一個伍浩先發的時候,還是兩度叫上了Aaron Laffey,而沒有選擇Sowers。

3A的球季結束後,Sowers又到2A去幫忙打季後賽,直到九月十七日才被徵召回來。這次徵召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在九月二十六日對水手隊的的雙重賽中分擔一場先發,所以其他時間應該沒有機會看到他投球了。

2007年9月13日

先發投手輪值

在官網的這一篇報導裡面提到,總教練Eric Wedge說C.C. Sabathia會(按照正常輪值)在今天例行賽的最後一場擔任先發。按照這個推斷,Sabathia還會有四次先發的機會,分別是14日對皇家、19日對老虎、25日對水手以及30日對皇家。但是如果讓他在例行賽的最後一場擔任先發,那麼到季後賽的先發中間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嗎?

今年季後賽第一輪,美聯有兩組賽程,其中一組跟國聯一樣,10月3日開打,另外一組則是10月4日開打,由美聯戰績最好的隊伍決定誰打哪一場。

所以不管是3日開打或是4日開打,9月30日預定先發的Sabathia如果要在季後賽第一場先發,休息日將不到四天。今年他的出賽場次和投球局數都來到生涯新高,而他在今年還沒有休息不到四天就出賽的情況,讓他在例行賽的最後一場先發可能不是個好主意。

不過對照另一篇報導,管理階層應該是還在討論季後賽賽程相關的問題,很可能投手輪值也還在討論中,所以或許隨時會有變化,畢竟現在到球季結束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中間還有兩個休息日(9月13日不計)可以利用,目前魔術數字11,順利的話,在9月23日最後一場主場比賽之前應該能確定進入季後賽,到時候應該還有充裕的時間確認輪值情況。

2007年9月7日

Dellucci歸隊

印地安人隊在9/6將外野手David Dellucci移出60天傷兵名單,目前看起來他主要的工作會是左手代打而已,為了清出40人名單的位置,印地安人隊DFA內野工具人Joe Inglett

另外,高階1A的Kinston Indians在分區冠軍賽中以1勝1敗的戰績跟Salem Avalanche戰成平手,台灣時間9/8早上將進行最後一場比賽,Kinston的先發投手將會是增菘瑋,不知道網路上有沒有辦法看到這場比賽。

2007年9月5日

季後賽出賽資格

之前的文章說過這個問題,正好看到ESPN的KEITH LAW有一篇相關的說明,根據他的說法,似乎不區分15天跟60天傷兵名單,只要有人受傷就可以向大聯盟主席提出申請。而替換的規則是野手替換野手,投手替換投手。替補的人,必須在8/31出現在印地安人隊大小聯盟各支球隊的球員名單中。

九月擴編第二波徵召名單

3A的球季已經結束,印地安人隊今天再度徵召三壘手Andy Marte、左投手Juan Lara以及右投手Edward Mujica等三名小聯盟球員上來大聯盟。此外,在60天傷兵名單中的David Dellucci也開始隨隊移動。雖然如此,印地安人隊並不急著將他移出傷兵名單,因為目前40人名單是滿的,而目前的外野陣容並沒有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並不需要為了不確定是否能帶來貢獻的Dellucci而損失40人名單中的其他球員。而Dellucci持續在60天傷兵名單中,也意味著很有可能會有一名在擴編後才加入的野手可以進入季後賽。

Andy Marte本季在3A的成績並不好看,352個打數裡雖然擊出了全隊最多的16支全壘打(跟Ryan Mulhern並列),但是打擊三圍只有.267/.309/.457。不過好消息是他在球季末段的表現不錯,8月的打擊成績是108個打數,5支全壘打,.306/.364/.491的成績,同時在最近的12場比賽中場場有安打,這12場比賽他在43個打數中打出了16支安打,包括3支全壘打。希望他在即將來臨的這個冬天好好加油,明年能站在印地安人隊的三壘防區,當他明年加入春訓營之後,他就沒有option可用了。

印地安人隊從8/21開始,連續23天沒有休息日的賽程到今天結束後只剩下九天,Lara跟Mujica的加入應該可以舒緩牛棚負擔。而這次的陣容異動,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外野手秋信守並未如先前預期的被徵召上大聯盟,目前也沒有看到任何相關說法。

此外,9/26那天將會與水手進行雙重賽,當天應該會讓Cliff Lee或Jeremy Sowers其中之一分擔一場先發,Sowers在結束3A球季後,去幫AA打季後賽了,Adam Miller也是,我很好奇小聯盟參加季後賽的規定是怎樣,為什麼能這樣打。

豆知識:自從大聯盟在1956年設立賽揚獎以來,Johan Santana是第一個在贏得賽揚獎後的球季,被同一支隊伍擊敗五次的投手。當然啦,我們就是那支擊敗他的隊伍。

2007年9月2日

九月擴編第一波徵召名單

九月一日,外野手Ben Francisco、內野手Luis Rivas、右投手Mike Koplove、左投手Cliff Lee四名球員被叫上大聯盟。兩名投手,包括Cliff Lee,預計都會先從牛棚出發。比較出乎意料的是,原本不在四十人名單中的Rivas也被叫上來,為了清出四十人名單的位置給他,球隊DFA左投手John Konorka。

以下為幾位相關球員的成績:


Level
AB
BB/SO
HR
BA
OBP
SLG
OPS
Francisco
3A
377
36/66
12
.318
.376
.496
.872

MLB
44
3/14
3
.273
.313
.545
.858
Rivas
AAA
410
42/69
11
.263
.338
.400
.738


Level
G
IP
BB
SO
ERA
FIP
WHIP
Lee
2A
1
5
1
7
0
1.06
0.60

3A
8
41
25
50
3.51
2.93
1.39

MLB
16
91.2
35
60
6.48
5.61
1.53
Koplove
AAA
51
54
22
44
2.50
3.52
1.31

MLB
3
4
1
4
4.50
2.78
1.25
Koronka
AAA(TEX)
14
83.2
37
53
4.41
4.99
1.49

AAA(CLE)
9
48.1
17
29
3.54
3.61
1.63

MLB(TEX)
2
10.3
5
2
7.84
4.63
2.03

2007年9月1日

Brad Snyder進入傷兵名單

印地安人隊在今天把Brad Snyder升上大聯盟,同時放入15天傷兵名單。事實上Snyder早在7/25的比賽中,因為滑壘傷到大拇指,此後就沒有在3A出賽。這個異動看起來唯一的目的就是在8/31之前,把Snyder放到25人名單中,而這樣的異動唯一的作用就是,Snyder因此取得了參與季後賽的資格。大聯盟規定,只有在8/31午夜之前,25人名單以及傷兵名單(和其他特殊名單,不過這種情形非常少)中的人才有資格參與季後賽,而每一輪季後賽之前,球隊必須從中選出25個參與該輪季後賽的人選。

關於參與季後賽的資格,還有另外一條更詭異的規則。對於每一個在60天傷兵名單中的球員,球隊可以選擇一個人代替他們的位置進入季後賽,即使他在8/31日之前沒有在25人名單中。這條規則最有名的例子應該是2002年天使隊的Francisco Rodriguez。當年K-Rod一直到九月中才被升上大聯盟,原本並沒有參與季後賽的資格,但是由於Steve Green在60天傷兵名單中,所以天使隊用了這條規則讓K-Rod參與了季後賽,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K-Rod當年在季後賽後援出賽了11場,投了18.2局,拿下了5場勝利,而天使隊則奪下當年的世界大賽冠軍。

關於這一條規定,有的人說同樣適用於15天傷兵名單,但是大部分的人都說只適用於60天傷兵名單。此外,這條規則應該還有一個限制,就是只能用與傷兵名單中的球員守位相同的球員取代,但是我看過關於這個守位分類的兩種說法,一種是說分為捕手、內野手、外野手、投手,另外一種是說只分為野手跟投手。關於這些不同的說法,因為我看不到大聯盟規則,所以我也不能確定,如果有人知道確定的規定,麻煩告訴我一下,謝謝。

目前印地安人隊有一名球員在60天傷兵名單中:外野手David Dellucci。所以我們應該不太可能在季後賽看到牛棚中有什麼變化。不過大家還是可以看看,九月擴編以後是不是有哪個小聯盟球員會有驚人的表現,甚至在季後賽帶來衝擊。